北校区2021级二级部“常态课优质化“之深耕课堂
11月3日,北校区2021级二级部召开了以“让我们的常态课更优质化”为主题的全体教师会议,二级部主任刘雷主持并讲话,全体教师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议首先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最新的讲话精神,刘雷强调,要深刻领悟讲话精神,并深度融合到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接着,刘雷重点谈了如何“让我们的常态课更优质化”。
他指出,常态课,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我们需要研讨课、公开课、示范课,但更应该关注常态课。常态课,就是原生态的课,不事雕琢的课,保持本色的课;它是真实可信的,实实在在的课,它的重点在于自然的、原生态的,它更强调高效、实效。
就如何上好一堂常态课,使之更加优质化,刘雷提出四点要求:
一、上好常态课,前提是吃透课改精神,有的放矢;吃透教材,把握学情。
中小学教育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从“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到“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现在的“一体四层四翼”。老师们对课改精神理解的研究的深浅与否,直接决定了课堂能不能适应最新的发展要求。年轻老师需要认真学习,抓住机遇,有所作为;老教师要视野更开阔,研究更深入。在课程改革精神的指导下,老师们要吃透课标,吃透教材,关注学生,关注这堂课学生能收获什么,能获取哪些必备知识,能培养哪些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
二、上好常态课,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
过去把目标称为“教学目标”,以教师为中心;现在称为“学习目标”,那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关注个体生命,关注学生。目标适用的主体发生了变化,目标使用的动词发生了变化。同时,现在课改,更多的强调情境化教学,这就要求教师要学会“造境”。创设什么情境,采用什么教学方法,很大程度上可以解决一些难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有话说,参与度就高。
三、上好常态课,要点燃学生的激情和思考的火焰。
教育的使命就是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点燃他们对学科的兴趣以及对内容的思考。好的常态课就是把时间和机会给学生,让学生自主起来,让学习成为学生的权利,也成为学生的责任。想方设法让他们动起来。教育不是灌输,一味地灌输的课堂,缺乏生机与活力,缺乏深度的思维品质,缺乏一种灵动、灵活。好的课堂应该是始于学会,终于会学。学生在老师的引导和点燃下,他们逐渐会思考,会探究,会提出更多的超出老师预设的问题,这样的常态课,才有味道,才充实,才充盈着智慧,才有灵魂。
四、上好常态课,要讲练结合,让学生知行合一,有所收获。
关于课堂,各地都曾经创造出一些模式。比如“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江苏洋思中学模式,比如“导学—互助—探究—展示—总结”的山东杜郎口中学模式,如“半天授课制、精讲多练”的山西新绛中学模式。这些模式中都有一个很重要的点,那就是练习、练习、再练习。一堂好的常态课,课堂上往往是讲练结合的,特别是点对点训练,让学生不仅要“知”,更要“行”,最终“知行合一”,从45分钟的课堂就能够有大的收获。
当然,作业布置要恰当,精选精练,最好分层布置作业。此外,上好常态课,还包括流程规范、课后反思等方面。
刘雷指出,无论课堂模式如何变化,教学手段如何翻新,我们课堂教学的最终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要在学生身上。生态的课堂,才能培养出更生态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