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雷:春雷化雨,雨润心田;绵绵用力,久久为功
编者按:
临沂一中的年级主任,全部是从优秀的老师、优秀的班主任、优秀的备课组长、优秀的年级管委会成员、优秀的年级副主任的岗位上成长起来的。他们在年级主任的岗位上,将担负起更大的职责。我们希望通过对年级主任的介绍,促进对一中老师的了解,对一中文化的了解,对教育的了解。
为此,我们陆续推出“年级主任的教育情怀”系列专题报道,介绍十二位年级主任。今天推出第3篇,介绍北校区高一年级二级部主任刘雷。
党委书记、校长李世良指出:“年级主任在学校的管理体制中是很关键的一个岗位。既是运筹帷幄的指挥员,又是冲锋陷阵的战斗员;既是教育德育的研究员,又是统筹兼顾的协调员。希望各年级主任更深切地了解老师诉求,更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心理,更深入地研究高考的规律,更高效地协调各方资源,把握并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好党的教育方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创建优质、高效、生态的品牌名校做出新业绩。”
春雷化雨,雨润心田;绵绵用力,久久为功
一段时间,刘雷用过这样一张QQ头像,那是他二十几年前的照片:瘦削的面庞,蓬乱的头发,敞开上面三枚扣子的酒红色衬衫,领口间的玉石挂件格外耀眼。同事们开玩笑:不羁中带着孤傲,孤傲中透出风骚。刘雷颇为得意,照单全收,还复评一段:文字点评老道辛辣,直击要害;观察细致入微,“孤傲”“风骚”两词,一针见血;句式工整,且采用顶针手法……这大概是那个时代的文艺青年应有的文人气质。
文人气质,在今天这个时代,就像“风骚”被大众戏谑化一样,也变得含糊不清、褒贬不一起来。近20年过去,刘雷的样貌早已入不得现代文艺青年们的法眼,只有那个“老玉米”的网名还在宣示着倔强:文人如斯,风骚依旧。
高分语文更要人文素养
很多人都说,语文课是最好的德育课堂。这实在是对语文最大的褒奖。语文何德何能可以担此重任?这也是刘雷思考多年的问题。“既然是‘德育’的一部分,那么语文课就不能拘泥于‘教学’这个范畴。”有了这样一个思想认识,刘雷的课堂就放开了手脚。“‘教’和‘学’的目的是所谓‘知识’;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德育’的终极目标却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如果语文课纯粹沦为“做题课”,这是语文的悲哀,更是语文人的无能。“语文课要上得不一样,语文课不能‘目中无人’!”这是他文人式的执拗。专注阅读,贴近文本;放下身段,走下讲台;始终关心学生,随时“走近”学生,这样就能“走进”学生内心。刘雷找到了自己的努力方向。
听刘雷的课,你会发现,他的课,没有一个学生会睡觉,或者再准确一些,上他的课,没有一个学生能睡着。他讲课,声如其名,如果说“雷霆万钧”有些夸张的话,那么“惊天炸雷”确是非常贴切的。在他那里,重要的事情不需要说三遍,一遍就够了。在他的声强里,没有人会置若罔闻。听过他几次课后,我常惊叹他那隆起的腹部里该藏着多少用不完的底气。他讲“大江东去,浪淘尽”,右手夹着半截粉笔,左手叉起腰,挺着肚子,目空一切,俨然一副睥睨天下的模样;而到了讲“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时,他却又春雷化雨,柔情似水了。
刘雷写得一手好字,一笔一画总是像他的穿衣打扮一样工整得体,这对于一名语文教师来说,无论如何都是出彩加分的。可听多了刘雷的课堂,你会发现,他很少迷恋在讲台上沾沾自喜于自己的板书,而是走下讲台,走近学生。板书是写在黑板上的,他却偏要写在孩子们的心里。所以,当你闭上眼,你会听到雷声渐行渐近、渐行渐远,宛如一曲交响变奏。手把手地教授,面对面地倾听,心贴心地交流。刘雷的课堂像极了语文人的梦想:捡一室之地,绕席盘腿而坐,品读生活,感悟人生。
十多年来,刘雷曾获得临沂市教学能手、市级教学质量奖、教学成果奖、市讲课比赛一等奖等荣誉。在2018年的全市高三备考会上,刘雷作了《提升优生语文成绩的做法》的典型发言,他讲道:学生特别是优生的语文成绩首先是一个语文素养的问题,从“语文成绩”到“语文素养”的转变,背后是一种由“题”到“人”的认识转变,是“集中发力”到“绵绵用力”的策略转变,是“急功近利”到“久久为功”的目标转变。
抓铁有痕亦需润物无声
安徽宿州,地处皖苏鲁豫交汇区域,历来因“扼汴水咽喉,当南北要冲”被称为“百战之道”。宿州既受齐鲁中原文化浸润,多有儒家担当济世情怀;又是楚汉文化、淮河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家国情怀、文人气质,或许“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才是最朴素最有力的解释。
“一中以她独有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魅力,滋养着一代代一中人的成长,更是吸引着一批批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人才汇聚于此。”他说。
2004年,大学毕业的刘雷只身一人北上临沂——一个他从未谋面却好像从不陌生的城市。那一年的中秋节,是他在临沂度过的第一个节日。想起那段岁月,刘雷直到今天还满怀感动,那是一张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小纸条:“亲爱的老师,我们知道,身在异乡的你一定很孤单,一定很想家,想家里的炊烟袅袅,想家里的爸爸妈妈。别在异乡难过,我们愿意和你一起分担,分担你所有的孤寂和快乐。”他心里默念一句:沂蒙山的孩子真好,我要好好陪他们走完这三年。
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青年人又总是懵懂莽撞的,初来乍到,新人入行,难免有“按下葫芦浮起瓢”的忐忑和焦躁。刘雷在教学和管理的实践中摸索,慢慢收起那份稚嫩和青涩,研究起管理的“辩证法”:教育始终是“人”的教育,是不是“管理”本身就是有问题的呢?刘雷开始转变思路,去努力营造“快乐”的育人环境,以环境和氛围来熏陶、感染孩子,当然,这种快乐是严格遵守规则、严肃对待纪律下的快乐教育。他通过主题班会、课堂教学、参与活动等方面去引导同学们慢慢在奉献中体味快乐,在分享中感受快乐,在宽容时懂得快乐,在助人时理解快乐。爱自己只会让我们更孤独,爱别人会让我们更快乐;能够与人为善,与人为友,用一颗真诚的心去对待其他同学,收获的必定是快乐。三年里,他像其他老师们、班主任们一样,没白天没黑夜地泡在教室里,跟学生们学在一起,吃在一起,一起承担错误,一起享受喜悦。一开始,学生私下称呼他“雷哥”,后来是“雷叔”,再后来就喊他“雷爸”“雷妈”了。他始终相信:严爱相济、将心比心、润物无声,才是教育最大的智慧。
十多年来,刘雷送走了一届又一届学生,他也从年轻时候的“文艺青年”变成现在的“绝类弥勒”。然而,当我们翻阅他的QQ空间,除了他的那些日常“风骚”感怀之外,见得最多的应该是那些学生们的留言:“老师你又瘦了吗?”“雷哥永远18岁!”“雷叔还是那样的‘文艺’!”……直到我们看到那句“雷大爷的头像很拉风啊!”才明白为什么刘雷偶尔“想回到过去,试着让故事继续……”
二零二一,他已不再年轻。
绵绵用力必定久久为功
农村有句老话,理解起来大致是这样的意思:疾风骤雨往往来得快、走得急,看起来很热闹、有声势,结果是雨过地皮湿、风吹地皮干,庄稼得不到浸透和滋养。
出身农村的刘雷显然懂得这个道理。
“我就是一棵小树,在临沂一中的大花园里,有大树的庇护,有其他花木的帮衬,自己拼命地汲取营养,慢慢地成长,充实快乐地成长。”他充满感激地说,“班主任工作是艰辛的,回忆起2012级担任两个班级的班主任,只剩下感动和感激。感动于同学们的拼搏向上、努力进取,更感激于领导的信任指导和家长的支持配合。”
临沂一中的正气大气、公平包容,给每个教师都提供了更多发展机会。从班主任到学科带头人、管委会成员,成长的路途压力虽然很大,但风景无限,2018年,刘雷有了新的职位——年级副主任,分管年级班主任专业成长工作,需要他考虑的东西更多了。一次“学习强国”,他看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句话:“民心交融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心里一下子豁亮起来。在一次年级班主任会议上,刘雷作了主题为“绵绵用力,久久为功;驰而不息,行稳致远”的发言,班主任的工作不在一朝一夕、一时一地,而是一届又一届、三年又三年,班主任既要善于抓住关键节点“集中发力”,更要学会细水长流“绵绵用力”。所谓“驽马十驾,功在不舍”。眼光放长远,心中有规划,脚下有行动。2019年,他被评为“临沂市优秀班主任”,“校本部班主任专业发展三年规划”也开展得如火如荼。刘雷不仅把自己的班级带得井井有条,更是和年级全体班主任一道实现了专业成长。
2021年,又是一个新开始。学校安排他到北校区担任年级主任,在工作的第18个年头,我们会说,这对刘雷来说是一个新挑战。
然而,我们看到的是每天早晨六点二十准时站在教学楼入口迎候学生的那张笑脸;我们听到的是每个课间随时在楼道里关心学生的那声“小伙子”“小丫头”;我们得到的是那句对年轻老师和班主任的理解和温暖:“不着急,慢慢来”;我们感受到的是年级管理的严格,还有那份绵延近20年的文人气质和教育情怀;当然,还有那“刘雷式”的不一样的语文课堂。
教师的职业生命主要在课堂。当年的他跟着教学上亦是生活上的师傅,和年轻的同事拎着板凳,自觉地去听课学习,同事之间互相切磋。现在的他和全年级五十来位老师一道走进彼此的课堂,互相借鉴,共同提高,蔚然成风。
2024年的夏天,是刘雷又一个“你们走了,把我的心也带走了”的毕业季,是他以年级主任身份送走的第一届学生,也会是他工作整整20年的日子。如果说这20年的教育生涯是刘雷“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的生动注脚,那么下一个10年、20年将会是他“驰而不息,行稳致远”的最美见证。
春雷化雨,雨润心田。“引万道清泉,浇时代花朵。”从悠久皇藏峪到泱泱大沂河,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在教育的田地里默默耕耘,收获着一个又一个快乐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