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满支教路 爱洒大巴山
11月7日,我跟随由临沂市教育局由市教育局党组成员、教育考试研究院院长胡顺乾、教师工作科科长郭希家和教师工作科副科长兰小伟带队的调研考察团,前往重庆市城口县调研考察,并慰问在城口支教的领导、老师。hjc888黄金城曾经去城口支教的领导、老师有好几批,他们分别是王庆胜校长、张朝新主任、柏庆平主任、魏春志主任和朱绘兴主任,现在在城口支教的是薛永杰副校长和王东主任。接力式的支教,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聚萤成光的大爱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偏远的大巴山深处。
我刚接到去城口的通知,接着就接到薛永杰和王东的电话,他们表达了热切的期盼之情,我也激动地恨不得一下子飞去。去之前只知道城口比较偏远,但是没想到路途是那么“长路漫浩浩”。在重庆下了飞机已经晚上七点钟,匆匆吃完晚饭我们一行人就踏上去城口的路途,汽车一路上翻山越岭,穿过无数桥梁、隧道,据说800里路程光桥梁、隧道占比六七成,整整六个小时的漫长山路,让我彻底懂得了什么叫“蜀道难”。汽车终于在凌晨2点半到达城口,没想到夹在高山中沉沉熟睡的小城里,却有那样一份热忱的等待:城口当地的领导以及薛永杰早已在寒风中等候,久违的重逢、温暖的笑脸、热情的问候,我们一路的疲惫顿时烟消云散,心瞬间被真情暖化。看到薛永杰和王东精气神非常好,我的心踏实了很多,突然想起来王自祥副校长说过的一句话“革命的人永远是年轻!”
在宾馆稍事休息,早晨朝窗外一看,前面后面都是直插云霄的山峰,山上云雾缭绕,这是以往跑老远才能在景区见到的画面,初来乍到觉得深山里风景秀丽、煞是好看。但是后来听薛永杰介绍,城口冬天很冷,没有暖气供应;平时湿气非常大,9月份下了26天的雨,我们来到遇上了难得的阳光明媚的好天气。听完我慨叹“蜀犬吠日”的成语果然不假,在临沂天天见的阳光在这里竟然成了“奢侈品”,同行的一位开玩笑说:“从小晒着太阳长大,我担心我要是天天不见太阳,会抑郁的。”但是这些支教的领导、老师,离家三千里,深藏乡愁,每日面带春风,全力以赴地投入支教工作,哪有闲暇时间去抑郁呢!
吃完早饭,我们先去县教委参加两地教育协作座谈会。一条200米长的窄窄的老街上,竟然集中了城口县所有的政府部门,让我实实在在地看到了城口县的“小”。在座谈会上带队的临沂市教育副局长胡顺乾在讲话中强调临沂市高度重视与城口的教育协作,下一步要强化协同交流、深化协同发展,务求帮扶有成效。城口县教委主任唐真兴对临沂市的帮扶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表示要加强交流互访,将临沂提供的优质资源有机融入到城口教育中。相信下一步两地教育协作的“升级版”会开启新征程,谱写新篇章。
座谈会结束后,我跟着参会的重庆师范大学附中的书记陈友勇和薛永杰来到重庆师范大学城口附中,这是薛永杰和王东支教的学校。明媚的阳光下,这座依山而建的学校层叠有致,校外青山如画,校内环境优美,正在修建的高铁轨道占用了校园的一小部分面积,轨道延伸出去的不远处就是高铁站,我心中庆幸,再过几年通了高铁,被群山环绕的城口就会得到更快的发展,来支教的老师回家就方便多了。
在学校,我受到了城口附中书记陈友勇,校长王彦书、副校长杨小红和主任王立健的热情接待,他们称赞临沂一中去支教的老师都非常敬业,而且创造性地开展了很多工作。这些支教的领导和老师身上体现的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沂蒙精神,激发了本校老师的敬业精神,而且派到临沂一中学习的老师回去后,也把这股子敬业精神带回了城口附中。
他们介绍薛永杰给重师城口附中的教学和管理带来了新思路、新理念和新方法。他革新教学管理机制,推动教学管理重心下移到年级;提升了老师们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能力,多位教师在重庆市和城口县讲课比赛中获一等奖,实现了学校讲课比赛获奖零的突破。他因材施教,拔尖培优,使县理科状元花落附中。多措并举地“造血”,开创了“组团式”帮扶的工作新局面。
和薛永杰同去的王东身兼高一和高三两个年级的课,还兼任政治学科教研室主任。即使没有值班,他也经常在学校加班搞教研到深夜。他在新教材新高考研究、示范课引领、年轻教师培养和关心关爱学生等方面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有效提升了政治学科的教学和教研水平,深受同事的钦佩和学生的爱戴。
在薛永杰的办公室,我看到了他案头上的三本听课本,厚厚的,听的各科的课记得密密麻麻,我开玩笑说:“你这听课本记得这么详细,像写教案了!”城口附中还有初中部,作为分管教学的校长,薛永杰管着六个年级的教学。除了负责全校的教学工作,还主动承担高一7班的数学教学和副班主任工作,高三1、2班的数学课后辅导老师工作。城口因为没有像样的产业,很多家长都外出打工,孩子留守在城口上学,所以留守儿童身份的学生特别多,教育和管理的难度特别大;成绩好的学生大多都去上外地上学去了,学生的学习基础整体上比较差。薛校长强调一定要关爱每一个学生,托举起最后一名学生,不能让他们有被放弃的感觉。在校园里,学生遇到薛校长纷纷跟他打招呼,薛校长满脸慈爱地笑着回礼,这么短的时间就建立起这么浓厚的师生情谊,得是多大的付出!
薛永杰非常得关心呵护支教的老师们,每到周末,他会把各学校支教的老师们都招呼到自己的宿舍里,用精湛的厨艺给大家做家乡味的鱼吃,这让支教的老师们真切地享受到了家的温暖。
聊天中,我了解到薛永杰的父亲已经84岁高龄,在沂南老家生活,老人家现在出门就找不着家门了,有赖在老家的哥哥照料,他言语中尽是担忧和愧疚。王东的父亲身体偏瘫,母亲已去世,只剩父亲独自料理自己的生活。自古忠孝难以两全,服从了组织的召唤,就亏欠了对老人的孝心,远隔三千里,无以补偿!古代有句话叫“千里做官,为了吃穿”,而这些最美支教人,为了国家振兴西部的战略,为了一份炽热的教育情怀,他们内心深藏对家人的愧疚,默默扛下家中的一切艰难,却转身用笑脸点亮了被古人称为“巴山蜀水凄凉地”的大巴山。
离开城口前,薛永杰因为有课没有送我们,下课后打来电话说他马上要去支教连片区的彭水参加常规教研活动,彭水在哪?从高德地图一搜,离城口远隔800里路。我再次慨叹,真不易!
路上,薛永杰给我发了一张奖状的电子图片,是中宣部和教育部颁发的授予支教团队“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团队‘最美教师团队’”称号的奖状。一批批沂蒙支教人,用忠诚的信仰与担当,许给西部、许给大巴山的孩子们一个美好的未来。
后记:写完这篇感悟的草稿已到夜深,我发给薛永杰请他看一下提提建议,他回了四个字:“看完,想哭!”支教人,多少个夜晚,夜深思家独惆怅,但是相信第二天,他们又会像川剧中的变脸一样,激情满满、脚步匆匆地走在菁菁校园里,站在挚爱的讲台上,把乡愁丢给西风,把热情留给大巴山的孩子们。这就是最美支教人,这就是沂蒙精神的最美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