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部2018级学科风采(十):数学组
践“学科担当” 立“强科标准” 显“强科气质”
——记临沂一中优秀备课组校本部2018级数学组
一中发展,赖于教师。教研组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基层组织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共同体,则彰显了一中的文化、特色以及发展潜力。在一中的学科教研队伍中,校本部2018级数学组是一个代表,他们任劳任怨,无私奉献,浩瀚学海中,他们让学生思维素养闪烁最灿烂的智慧之光;新课程标准下,顺势而为,激流勇进,践行着他们对教育永恒的初心。
我将无我,爱校爱生,践行责任担当
一个人的幸福,有时候取决于他拥有什么,但有时候,也取决于他怀揣什么。一个学科的自信,取决于学科的每一个人,这份对教育的责任和热爱,是教师对所有孩子心底最深沉的“父母之爱”,是教师为家国“我将无我”的赤子情怀。
2018年,面对招生政策的调整,班级数量增加。校本部2018级共21个班级,数学老师仅8人。于是,胡福强、李飞、刘海涛、李淑红、孙立琼五位老师,每人各带三个班,并且还都担任班主任工作。另外朱崇嬉、崔艳玲、宋国花三位女老师虽然怀孕,也都坚持完成两个班级的满工作量。在她们请产假时,刘敬敬、陈文文两位老师又提前结束产假,实现“完美对接”。
刘海涛老师是组内的一位老教师,从事教学和班主任工作20余年,依然对工作保持热情和敬畏。早上6点半,刘老师已经赶到学校,检查班级秩序和处理一些班级事务,一天的工作便开始了。很多时候,三个班的课是连续的,“站立是对老师这个职业起码的尊重。”刘老师一站就是3节课,近150分钟,这个过程始终伴随高质量、高强度的思维运转,伴随时时刻刻的粉笔细屑的吸入,而这“一站”“一讲”“一吸”,也让他在学生心中立了一座丰碑。一位学生说:“课堂上,数学老师的每一次出场总是彰显无穷的力量,他们以淳朴的风格和坚强的足步,走出节奏与特色。”同事给刘海涛老师开玩笑地说,荣誉你谦让给了年轻人,到了真干活的时候你倒是把自己当青年,当仁不让了。对此,刘老师总是展示出他特有的质朴气质,摆摆手,谦虚地一笑而过。
孙立琼和李淑红两位女老师,既是班主任,又负责三个班级的教学工作。孩子正上小学,爱人外地工作。一方面是50多个孩子的主心骨、领路人,一方面又是孩子的抚育者、老人赡养者。“人之中年,其事也多”。她们以校为家,经常在办公室简单吃点饭,陪伴孩子老人的时间被无限压缩。尽管如此,两位老师总是积极克服各种困难,认真出色的完成各项教育教学任务。“舍小家为大家”,这其中的酸楚和快乐只有自己才能够深深体味到。
锐意进取, 攻坚克难,树立“强科建设标准”
改变往往意味着推翻,墨守成规就被淘汰。对于志在教育、做好教育的学科团队来说,学习先进的新课程理念和思想不难,接受也没有太大障碍,难度在于落实,难度在于对既有多年教学模式基础上推翻、重构之后的落实。
从哪里重点突破?学科组瞄准了课堂教学的讲授方式。“确实是太习惯了多讲一些,把学生的时间挤掉了。”谈起之前的课堂,李飞老师总是感慨良多。确实是应该相信学生,学生的创造性是超乎想象的。对教育的追求没有止境,为了践行新理念精神,李老师养成了“逼自己一把”的习惯。课前,深入的学情调查必不可少,错题统计表、新课预习存在问题、批改作业以及学生谈心就是把握学情的途径。“一张张或大或小的纸,一笔笔或粗或浅的字,这既是我的工作抓手,更是我的工作幸福。”李老师的课堂上,以小组长为主导的合作学习被运用得恰到好处。充分关注并利用学生的个体差异,形成了真正的学习共同体,真正实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一名老师的幸福感、事业成就感便油然而生了。
数学组确定了分层作业设计,全批全改、针对性抽批、面批、学生互批互改的多样性作业批改方式,每天“坚持规范训练一道题”。“规范周五考试”,则着眼于周总结,单人单桌,全程监考,练习高考化,高考方能练习化。他们别出心裁,改变命题格式,“暖心话语”“温馨提醒”,小小的细节,让试卷和人建立了趣味和温情。他们还完善集体备课,拓宽集备思路。大集备、小集备、课前备、课后备、三三两两备、三五成群备……更重要的还在于其名师典型引路,同组共进。名师毫不保留,其他老师虚心学习,反复实践,总体提升。总之,有他们在的地方,就有数学集体研讨的笑语。
和谐融洽,情同家人,彰显“学科气质”
“与同事们相处,比跟家人在一起的时间还久。”数学组在一中精神的滋养下,形成了温暖、包容、进取的“学科气质”,温暖你我,浸润学生。
我用美食,温暖你的饥肠辘辘。组里担任班主任的老师非常多,经常来不及吃早饭。一份摊煎饼、一个热包子、一个煮鸡蛋、一块烤地瓜、一盒切好的水果,又或是一份小点心,非班主任老师的温暖,细微真切,足够让人感到家的温暖。周五晚自习数学学科值班,组长胡福强老师常常自掏腰包给大家订水饺。正如陈文文老师所说“这就是一个家,大家习惯了像一家人一样生活”。
“关心他人无小事”,胡福强老师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他总是说,办公室兄弟姊妹的生活工作状态比我个人事情重要的多。作为组长,他总是无微不至地温暖着组内的每一位老师并且影响着组内其他同事。挺着七八个月孕肚的朱崇嬉老师、崔艳玲老师坚持上完课回办公室时,姐姐妹妹给拉椅子、倒杯水,贴心照顾;刘敬敬老师产假未休完,提前了五十多天就回归工作岗位,而且接了三个班,她两头奔忙急得满头大汗时,姐妹们温柔的一句:别着急,慢慢来。进入高二后,赵伟伟老师、靳树美老师又加入2018级数学组团队。
选课走班背景下,教育教学又面临新挑战。但“我将我无”的责任担当不会改变,追求“学科标准”的工作追求不会改变,温暖、包容、进取的“学科气质”不会改变。这不仅是个人价值的追求,也是一代代一中人的共同追求。“一所老校的魅力在其厚重与稳健,一所名校的价值在其视野与胸怀,一所百年名校的风采在其行深致远、雍容博雅。”而这,就是一中人的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