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东:教育是一场温暖的修行
编者按:
临沂一中的年级主任,全部是从优秀的老师、优秀的班主任、优秀的备课组长、优秀的年级管委会成员、优秀的年级副主任的岗位上成长起来的。他们在年级主任的岗位上,将担负起更大的职责。我们希望通过对年级主任的介绍,促进对一中老师的了解,对一中文化的了解,对教育的了解。
为此,我们陆续推出“年级主任的教育情怀”系列专题报道,介绍十二位年级主任。今天推出最后一篇,介绍北校区高二年级二级部主任张志东。
党委书记、校长李世良指出:“年级主任在学校的管理体制中是很关键的一个岗位。既是运筹帷幄的指挥员,又是冲锋陷阵的战斗员;既是教育德育的研究员,又是统筹兼顾的协调员。希望各年级主任更深切地了解老师诉求,更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心理,更深入地研究高考的规律,更高效地协调各方资源,把握并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好党的教育方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创建优质、高效、生态的品牌名校做出新业绩。”
教育是一场温暖的修行
张志东,中共党员,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临沂市优秀班主任,山东省德耀齐鲁道德公民。曾获国家级课题二等奖,多次获省论文比赛一等奖、临沂市优秀教学成绩奖,临沂市政府成果特等奖,获评市直优秀共产党员、市直青年文明工作者。
乃修乃行 见其温煦
张志东其品其质,关乎人文;乃修乃行,见其温煦。
育人,他从容,如石蕴水涵,沉潜渊冲,循之有道,令学生受用无穷;做事,他低调,不自鸣自命,不邀功取宠,其声华本自质实,澄明自在天心;做人,他大气,海纳百川,胸怀日月,温文尔雅,格局高远。
不论是做语文老师、班主任,还是做年级主任,张老师始终朴素真诚,目光里带着赤心,话语里满是诚意。学生觉得靠近他温暖,走近他贴心。对同事,他能剖开肝胆,说事儿拉理儿,坦诚相见,换来大家对他的敬重和爱戴。
他就像合唱中的低声部,知道什么时候发力,什么时候让路,什么时候跟你打成一片,什么时候让你斗志昂扬。他绝不抢风头,但绝对有份量,融融暖意,煦泽年级。
本色当行 笃行致远
实干者张志东,凭真本色教书,凭真兴趣钻研,凭真功夫育人。张老师从教21年,从小荷初绽至头角峥嵘,步履稳健,踏实笃定,精进不止。
他教学经验丰富,眼界高远。新高考改革之前,他带过文科班、理科班、艺术班,高考成绩名列前茅;第一批选课走班的高考改革,他成功带过物化史、化生政和化生史组合。面对新教材、新教法、新高考,张老师直追核心素养的命门。他说,文学的事儿、语文的活儿、育人的地儿,终归是以语润心,以文化人,以思想燃巨焰,以灵魂达大德的事情。同仁们研习司马迁,他说,我们新课改不就是要“究天人之际”么,不就是要育“通古今之变”之才么,不就是要以经典“为学生立心”么。真是语语中的!语文不就是根于立德树人,培植核心素养,紧追时代主题吗?
纸上谈兵谁都能子丑寅卯,可教学招式来不得花拳绣腿。张老师不愿多讲大套的理论,他重实干!“实”字是他的教学一字禅,他常说“贵夯实,重落实,步步走实”。他备好了课会恭诚地对同仁说,我先上吧,摸摸石头,你们给把把关,提提意见。他教学如做人,由实而行,行之有效!回味上世纪陶行知先生“教人求真”的至理名言,其要点也就在此吧。
2014年始他担任校本部语文学科带头人,他真抓实干,“衣带渐宽终不悔”,教学思想也日益精进。在他的引领下,语文组注重一招一式的基本功修炼,习惯拿起板凳走班穿堂,听课研习,切磋琢磨。他和老师们一起扑下身子研究高考题,抓住机会去省里参加高考阅卷……静水流深,深水无声,他带领语文组全体同仁低调实干,最终2017年高考语文平均分达到118分!在山东卷独立命题的最后一年,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创造了一中语文历史新高度。
一节节课,一句句话,发乎其言而道乎人文,这就是实干者张志东,一个教育者的当行本色。从业务精湛的老师,到优秀备课组长,再到年级主任,其行处本职,教书育人;其心倾管理,忘我生发;殚精竭虑,始终扑下身子干实事。
教学领域,从来没有讨巧的捷径,只能扎实前行。张老师手上有工作,心中有学生,脑中有方法,育人之路,虽远必达。
教重其法 扶志“脱贫”
语文学科,母语根系,学生易放松,一失难再得。语文教学往往一时不见效,而久久见真功。如何把语文教好,如何落实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张老师的心得是“讲得其宜,教得其法,学得其要”。
2010年秋,张老师在南校区任教。他在班里搞了个“语文脱贫工程”,是基于语文教学困境中的艰难突围。他提出:“要彻底消灭语文低于100分的现象。”全班上下50多人,平均分要超过100分,不难;但学生语文基础参差不齐,要保证每位同学的语文成绩都过100分,确实不易!他重练字,重积累;强阅读,强写作;他重思想引领,重视野开阔;他要求学生既要读有字之书,更要读无字之书;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他天天陪伴学生,要么放学后在教室里陪伴书写差的三五同学练粉笔字;要么在走廊里与成绩波动的孩子交流谈心;要么在语文办公室面批学生的作文……
成绩不是喊出来的,“语文脱贫”是干出来的,是他殚精竭虑想法子闯出来的。夙兴夜寐,全力以赴,心想事成——他所带的班级最终实现了所有同学高考语文成绩超过100分的目标!
浇花浇根,张老师教学的时候,常不经意间联系时政时策,偕作偕行。他娓娓道来,似话家常,而润物无声。学生骄傲地说,张老师讲课拨云见日,全程是热点。张老师的课堂,学生在游泳,学生在攀援,学生在素养生成;而他时而指点江山,时而解疑答难,要言不烦,不葛藤,无枝蔓,听来如无锋重剑横扫千钧,而又举重若轻,豁然通关。
忠恕任事 惠过春风
育人者必先自育,化人者必先自化。言传身教,德高为先;居高声远溢,桃李自成蹊。
张老师本色淳朴,多穿老布鞋,灰白底儿,素青鞋帮,褪色的浅蓝细格子短袖,一丝不苟地扎在腰口。他多汗,好红脸,厚润的面庞更显诚朴。眼镜片后面的目光,带着睿智笃定。一届又一届的学生,高考前临进考场,都说,我们想让张老师,我们的班主任看着我们上考场,那样心里暖和踏实。于是每逢盛夏高考季,张老师南征北战地赶场送考,短袖溻透,汗珠断线,卫生纸擦花了脸,可他毫无怨言,乐在其中。温润的爱,宽厚的暖,滋养着一批又一批孩子。
做年级主任,他扎根教学一线,每天来得最早,走得最晚。常有教务会议或年级事务要处理,他总是步履匆匆;但只要稍有空闲,他就像一位逡巡在田间地头的庄稼汉,从地下车库到每个楼层,从操场走廊到宿舍餐厅,都能看到他的身影,都能看到他对学生嘘寒问暖、耐心叮咛……
他站在教学楼口检查迟到的学生,听学生倾诉爸爸车辆被追尾时,他关切地问候伤着了没有;当一位女生向他哭诉自己的坎坷家世懊恼郁闷时,他默默倾听泪眼迷蒙;当一群学生因卫生整改匆匆从宿舍赶回时,他语重心长反复教育……用他自己的话说,教育需要心与心的温暖,需要信任、同理、共情。
他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他关心学生的心理,他说:“情怀是要有的,但是技术要过硬,我们要把爱生如子的情怀浸透到高效的课堂中。”他在年级管理中坚持“育人必先融其心”的管理理念,通过普润教育及时发现每个学生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要及时破解孩子成长问题,有效的解码就是利用面谈、家长会、家访等方式进行家校沟通,全方位地了解孩子的情况。国庆假期,他以身作则,用时两天,电话家访了26位同学,与学生或家长进行了有效的心灵沟通。他认为班主任带领的不只是几个学生组成的简单的集体,而是一个衍生于整个社会环境的不同家庭的集合体,只有了解学生的心灵,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才能真正理解青春对于他们的意义。
现在,年级的育人文化已经深入人心,全员育人,精细培养,普润教育,惠泽兼济。每一位老师都知道,要“时时陪伴、事事落实,及时反思、事事反思,及时励志、时时励志”,他带领的团队,尤其关注每一个目标的达成、每一项制度的落实、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教育是一场温暖的修行。有温度的教育,既温暖自己也温暖学生。李良是张老师2007级的学生,她2010年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国政法大学攻读法学专业,随后保送本校经济法学硕士,目前在英国剑桥大学攻读法学博士。谈及张老师,她说:“韩愈有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于我而言,张老师即是这样一位恩师。张老师的语文课不仅很好地教授大纲规定的课业、解答疑惑,更通过多样的形式让我切实感受到,语文绝不局限于课本上需要记诵的诗歌散文,更是个体面向外界时赖以接收和表达的基础,是超越时空的连接自我与他人的媒介,是认识和与世界沟通的重要桥梁。当年老师在课上给我们讲解的对社会的理解、让学生们分享感兴趣的主题,如今回忆起来,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的思想格局,是我寻求打开眼界、赖以不断开拓更加宽广疆域的重要基础。以语文为基础培养的对文化的认识方式,让我得以更快地接受、更好地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在国外求学期间,让我得以向不同国家的人展示中国文化中的美,对比和享受不同国家文化异同中的璀璨之处,从而得以从内在和精神上,让自己得到充盈。”
“智圆行方,厚积薄发。”百年黉府,沧桑峥嵘;百年一中,日进日新。在临沂一中这片教育沃土上,张老师向阳而生,不断成长,将用行动与智慧肩负起更多的教育使命。